卓越的律师团队丰富的办案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法律解决方案

您所在位置:热点新闻 >

6000人拥有300套房惹争议:房产信息公开举步维艰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9-18

       房产律师观察:“在北京至少有五六千人手里有300套房。”近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起点创业营、起点创投基金、乾龙创投合伙基金创始合伙人”的查立在《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一文中如此写道。
  他介绍称,“据我们后来的调查,实际规模还超过这个数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6000人拥有300套房产”的讨论之声此起彼伏。
  “少数人采用不当手段获得财富,房地产泡沫加剧了贫富差距。”有网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联系到最近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曝拥有超过300套房产,上述消息疯传的背后,是人们对住房在加剧社会贫富分化中的因素考量。但冷静后仔细分析,查立给出的数据究竟是否准确?是否真的有这么多人存在?
  高策机构董事长陶红兵对此分析称,北京每年新建商品房销量约10万~15万套,每年新房销售额约为1500亿~2200亿元,相当于这5000~6000人买走了北京近20年的全部新建商品房。
  而查立本人也于6月14日在其微博中澄清:“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按30平方米/间分割出租,就是4套房。许多炒房团集体购房后,会委托熟人去统一打理和租赁这些物业,这是当今各地普遍业态,了解一下就习以为常了。”
  “6000人拥有300套房产”的说法显然夸大其词了。实际上,在众口铄金的地产圈里,信口开河、以讹传讹的事情层出不穷。
  “真实数据不透明,人们只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些数据’。该消息被放大不是偶然的。人们其实更关心的是,这些手握几十上百套房产的人,有多少是房叔、房姐?有多少隐含贪腐行为?”
  针对这一事件,有网友评论认为,正是人们对楼市豪客的直观感受、对房价的惶恐、对或多或少听闻过的关于某些官员的小道消息的整合判断、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才导致这样一条消息不胫而走。
  的确,去年底“房姐”“房叔”“房妹”等一系列事件的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官员家庭财产的关注,更有专家学者建议“以房产信息公开作为官员财产公开的突破口”,但众人的呼吁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在去年6月如期完成40个主要城市的联网目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扩围”工作,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状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住房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之所以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集团的阻挠,“对于官员财产公示以及住宅信息的公开透明,各地明显缺乏动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对此撰文指出,在房产信息的主动公开方面,应注意切实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并严格坚持权利人同意和“公共利益”原则;在被动公开方面,对于申请公开公民房产信息的“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对于公民向房地产登记机关申请公开政府官员的房产信息,房地产登记机关应当提请有权机关对是否属于“公众人物”进行审查。欢迎访问安居房地产律师网。
 

分享到:

上一篇: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

下一篇:造城运动盛行 城市综合体或催生"城市综合症"



律师简介

靳双权律师 靳双权,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主管,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法律的研究与服务,说房网特邀讲师,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房地产法律讲师。靳律师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房地产,认真研读了土改、文革、房改、限购等建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法律、政策及大量判例。靳律师对土地、公房、私房、商品房、经适房、央产房、军产房、回迁房等类型房地产在交易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办理了...【详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