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律师团队丰富的办案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法律解决方案

您所在位置:热点新闻 >

八成在京房企拿不到地 未来楼面价或仍处高位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4-01-01

     北京房产律师:12月31日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这一年,北京的土地市场上“地王”层出不穷,俨然成了数十家主流房企的资金实力秀,急剧攀升的地价让中小房企拿地愈趋困难。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北京有超过八成的房企无法拿到土地,而随着自住房用地供应增加,未来商品房楼面价处在高位的状况还将持续。
     无地可拿房企无奈买理财产品
     对于北京究竟有多少房地产的开发企业,目前官方尚未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据多名业内人士估计,这个数字将近1000。另一方面,每年在北京拿地的房企屈指可数,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发现,截止12月30日,已经成交的210幅土地被178家企业瓜分(包括工业用地),而其中真正做商品房开发的房企更是少于这个数,由此,今年北京至少有逾八成的房企只得“望地兴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住建委及工商局上披露的具备开发资质的房企数量达2261家,若按照平均一家企业注册三个项目公司标准,北京市也存在着超700家房企。而近几年土地市场活跃的企业每年大概在200家左右,其中又有不下50家企业仅对工业用地有着需求。以剩下不到150家的企业为基数,拿不到地的房企占比也在80%左右。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拿不到地?房价北京测评中心牟增彬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北京地价的急剧攀升,今年房企在北京拿地尤为困难,据统计,截止目前,北京市平均住宅用地楼面价已较去年同比暴涨52%。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房企为了实现保本盈利,甚至开始购买理财产品,曾经一度拿下地王又被收回的大龙地产(600159,股吧)便是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大龙地产目前已购买了13.5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这足以在北京购下一宗地。
    大龙地产内部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公司今年在北京参与了几次竞拍,最后都没有拿到地。”
抱团取暖合作拿地幅数猛增3倍
大龙地产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的背后,折射了中小房企在北京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不过,大房企其实也是有苦难言。
    在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看来,北京真正有能力拿地的有二三十家,还有10个“生猛海鲜”从外地过来战略性地拿地,所以说现在更多的土地资源集中在大开发商手里。
得地者就能得天下?恐怕也不尽然,对于如今的北京地价,谁都不敢说自己有绝对实力,甚至连万科也颇感无奈。
    “六环外写字楼卖2万元不到,纯商办楼面地价已经接近2万元,但地出来以后还是照抢。你说这个账是怎么算的?”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强调,在拿地方面没有办法明确算账,拿到就是好,但同时也质疑:“谁说在北京拿到就是大王,就一定可以卖出去?”
     地价的飙升至此也促成了房企抱团的新格局。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截止30日,北京市已经成交的210幅经营性用地中,有51幅为企业联合体拿地,而去年则仅有15幅地为联合体摘得。
     牟增彬表示,房企联合拿地已经成为常态,未来在北京的项目多数可能会通过股权合作形式展开,地价飙涨势将导致明年房企利润进一步压缩。他预计,随着保障房用地和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应的增加,商品房楼面价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的现状还将持续。欢迎访问安居房地产律师网。
 

分享到:

上一篇:楼市评论:“20年后必跌”与“20年内难跌”

下一篇:北京二手住房买卖 个税抵扣出新规



律师简介

靳双权律师 靳双权,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主管,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法律的研究与服务,说房网特邀讲师,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房地产法律讲师。靳律师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房地产,认真研读了土改、文革、房改、限购等建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法律、政策及大量判例。靳律师对土地、公房、私房、商品房、经适房、央产房、军产房、回迁房等类型房地产在交易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办理了...【详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