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律师团队丰富的办案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法律解决方案

您所在位置:热点新闻 >

买卖农村房屋被判无效后的案例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6-01

  买卖农村房屋被判无效后的案例  市民马女士购买了李先生在农村的一处住房,6年后李先生以马女士是城市居民户口,无权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为由,要求撤销与马女士的房屋买卖协议。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判决确认该协议无效,马女士将房屋腾退给李先生;李先生返还马女士购房款12万元,并支付马女士经济补偿款45万元。

  据了解,李先生是海淀区苏家坨镇苏三四村的农民,1988年经村里批准,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4间北房、3间西房,后来又新建了2间东房、2间煤棚,在东西火道处各建了1间棚子,形成了一个小院落。

  2001年,李先生因急需用钱,想将该院落出售,便四处联系买家。正巧邮电局的职员马女士看中这个地方风景秀丽,想要购置房屋在此养老,双方一拍即合,随即签订了《买卖房屋及宅院使用权转让协议》,李先生将该院落及院内房屋以12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马女士。双方在村里办了手续,同时在镇里办理了临时建房许可证。马女士购买该房屋后,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并3次进行装修,现该院内有4间北房、3间西房、3间东房、4间南房,院落封顶,西房后另有1间储藏室及1间厕所。

  随着京城的发展迅速,城市拆迁的范围逐渐临近苏三四村。李先生盘算着自家原来的院落如果能够拆迁,将会获得一笔可观的拆迁补偿费,遂于2007年,以马女士是居民户口,无权使用集体土地,当年的房屋买卖协议违反我国法律规定属无效合同为由,诉至海淀法院,要求判令协议无效、马女士返还院落房屋。诉讼中,马女士提出反诉,认为如果判令协议无效的话,李先生应当退还12万元房款并赔偿其经济损失7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买卖房屋及宅院使用权转让协议》,虽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但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应为无效协议。协议被确认无效后,合同双方应将其依合同取得的财产相互返还。因马女士在购买房屋后,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及翻扩建,故李先生应给予其相应的补偿。经北京中地联合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该房屋的重置成新价为22万元,土地的区位补偿价为50万元。据此,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分享到:

上一篇:买卖二手房户口迁移要求明确列入合同免纠纷

下一篇:买卖合同中对标的物质量检验期规定



律师简介

靳双权律师 靳双权,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主管,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法律的研究与服务,说房网特邀讲师,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房地产法律讲师。靳律师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房地产,认真研读了土改、文革、房改、限购等建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法律、政策及大量判例。靳律师对土地、公房、私房、商品房、经适房、央产房、军产房、回迁房等类型房地产在交易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办理了...【详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