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律师团队丰富的办案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法律解决方案

您所在位置:热点新闻 >

限购令催生假离婚 法律风险大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6-02

  京版限购令细则要求外地人购房须提供5年纳税或社保证明,这让许多外地人无法购房,但是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限购令催生假结婚,利用调控政策中的漏洞来购房。法律专家提示:假结婚购房有风险。

  招数:假结婚规避限购令

  京版限购令出台以后,将不少的购房者挡在了门外。于是,网上就出现了许多"见招拆招"来化解限购令的方法,比如说编造虚假债务关系,借名购买房改房,产权归名义人所有,假离婚,外地人和北京人结婚,或者是办理假的纳税证明等等。对此,业内专家提醒说,这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突破"了房产调控的限制措施,但是它的背后却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不应尝试。目前,民政部门的系统正在与整个资格核查系统进行连接。通过假离婚等提供虚假证明进行骗购的,将会面临无法进行房屋登记,也就是拿不到产权证的风险,并且将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月16日"京15条"出台,当日微博上开始盛传一个"北京人赚钱妙招",称买不了房的外地人,可以先跟拥有北京户籍的人假结婚,然后贷款买房,再离婚,户籍人可收房款1%作为安置费。不管此帖是否靠谱,现实情况却是随着各地限购令的落地,诸多规避政策的招数应运而生,例如假离婚、假结婚,以及办理假纳税证明等等,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北京,部分人设法与有北京市户口的人结婚后获得购房的资格,购房之后再离婚。或者假离婚,成为两个家庭,而达到各有两套购房资格的目的,购房后再复婚。

  法律专家提示:假结婚购房有风险

  对于这些为了购房而"假结婚"、"假离婚"的人,业内人士提醒,法律规定婚后房产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的房产,"假结婚"后购房再离婚时,若结婚双方协商不好将会面临财产分割的纠纷。并且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为了购房假离婚,可是离婚后却没有复婚的情况;也有假结婚后购房,借名买房 不受法律保护,在离婚时出现财产分割的纠纷等等。

  对于部分外地购房者没有符合年限要求的纳税或者社保证明,有经纪公司称可以帮助办理假纳税或者社保证明,这更是一种犯罪行为了。另外,有经纪公司会建议购房者可以先签购房合同,在日后有购房资格之后再过户。然而,由于没有过户,虽然合同有效,但并不能够完全保证房产就能归购房者拥有,可能会出现业主"一房二卖"现象。更何况,从签订合同到正式过户的时间内难保政策不会发生变化,一旦楼市或房价出现变化,借名买房,被起诉腾退房屋,买卖双方是否还愿意履行合约就很难说。



  面对歪招横出的楼市,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政府对于购房资格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利用假证明来购房,一旦被审查出来之后将失去购房资格,并损失已经支付的定金或者首付款。而利用假结婚、假离婚、先签合同后过户等手段购房的,不仅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起家庭纠纷,切勿"中招",得不偿失。

  限购令催生假结婚,购房风险大,无法保障自身权益,购房人须慎重。如果通过阅读法律知识无法满足您的需求,可以直接咨询房地产法 房地产律师。
分享到:

上一篇:相邻权纠纷与地役权纠纷的认定

下一篇:限购令、网签等新政引来房产买卖纠纷



律师简介

靳双权律师 靳双权,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主管,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法律的研究与服务,说房网特邀讲师,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房地产法律讲师。靳律师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房地产,认真研读了土改、文革、房改、限购等建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法律、政策及大量判例。靳律师对土地、公房、私房、商品房、经适房、央产房、军产房、回迁房等类型房地产在交易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办理了...【详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