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承租人是否可以作为安置对象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4-02-22
原告沈某于2003年4月10日与被告李某签订房屋有偿使用协议书,双方约定被告将自己所有的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237号其中的门面房(50平方米)租赁给原告用于营业;租赁期限为1年,即自2003年5月1日起至2004年4月30日止,第二年被告人若继续出租,原告有承租优先权;房屋租金每年为9万元整,第二年若续租,租金不涨。房屋租赁按先交费后使用的原则,租金分为每半年交一次;遇有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如拆迁等不能使本协议履行或继续履行,本协议自然终止,并各自承担损失。被告按实际未使用天数将原告交款退还原告。协议签订后,被告即将上述房屋交予原告用于经营。协议到期后,原、被告口头约定按原协议继续履行至2005年4月30日。合同到期后,原告继续使用诉争房屋,后被告将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腾房,法院判决原告将其物品自诉争房屋内搬出,将该房交予被告。2006年年初原告已搬离该房。另查,2006年2月被告已与第三人华远力诚公司就该房屋达成了拆迁补偿协议,但其损失被告至今未予补偿。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按每平方米1500元的标准赔偿其停产停业的经济损失75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查证的事实,原、被告之间的有偿使用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应为有效合同,对双方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该协议到期后,双方口头约定按原协议继续履行1年,应视为双方对原协议的补充。合同到期后,原告仍占有该房,在此期间应参照原协议履行。协议中对拆迁安置已有明确约定,双方均应按约定履行。且原告既非私有房屋的产权人,亦非执行本市规定租金标准的出租住房的承租人,其不属于被拆迁安置对象。华远力诚公司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被告进行合理安置并无不妥,原告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靳双权律师,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负责人,靳律师为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提供法律顾问及教学服务;靳律师还致力于法律援助事业,如果您因生活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符合法律援助条件,靳律师愿意为您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服务。联系电话:13426037149.单位:东卫律师事务所,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外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D3B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