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现售 商品房预售 开发商 建筑物区分所有 小产权房 商品房抵押 按揭贷款 别墅 商品房买卖合同 商品房质量

广州保利地产的别墅是如何挑战法律权威的?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2-18

我国2003年起已明令禁供别墅用地。但作为知名房企,保利地产2010年初却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了85栋别墅。更令人诧异的是,这85栋违建别墅在经过相关部门的低成本处罚后逐步走向了合法建筑。
  广州市规划局认定保利西海岸项目这个“违法建设”是可以“限期改正”的,只处以建设工程造价5%的罚款。由于这些别墅的建设成本只有1080元/平方米,85栋别墅共计罚款约167万元。在接受行政处罚后,保利西海岸项目获批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就是说,一栋市价五六百万元的别墅只缴了两万元的罚款就取得了合法身份。 
  处罚如此轻微,难怪开发商敢于明目张胆的违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5%的罚款仍在《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范围之内,但保利西海岸项目在接受行政处罚后却并未采取改正措施,按照该地块二类住宅用地的性质改建高层住宅,85栋双拼别墅、联排别墅不仅没有改建,还被售楼人员称为“纯粹别墅住区”。在开发商根本没有任何改正措施的情况下,广州市规划局怎么就认定开发商已限期改正了呢?
  85栋别墅的主体建筑都已完工,不难认出其别墅身份。可在广州市规划局的处罚书上这些别墅却被称为“三层建筑”,这是不是在为违建别墅取得合法身份预先埋下伏笔呢?保利西海岸今年3月开始建设,开发商4月就在媒体大做广告,宣传其别墅项目,有关部门却一直未加干预,直到这些别墅的主体建筑在7月初基本完工后,才责令其停工整改。在接受行政处罚后,保利西海岸项目在7月14日就获批了修建性详细规划,7月27日获批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点也没有耽误开发商原定的年底发售计划,时间配合上堪称天衣无缝。要是说开发商和有关部门事先没有默契,恐怕很难让人相信。
  都说违法建设猖獗是监管不力所致,其实多数开发商并不敢与政府部门硬碰硬,如果没有把违建变合法建筑的绝对把握,开发商怎么会投巨资去建违章建筑?一旦被拆除或没收,那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显然“边建设、边报批”等违法建设多的主要原因还是规划部门自身无人监管。把别墅当多层批,在土地拍卖后变更用地性质或容积率,按开发商意愿更改规划,把小区绿地和公共用地变为住宅用地供开发商后期开发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事在很多地方却早已司空见惯。开发商从中获益非浅自不用说,规划部门官员通过利益交换也获得了不少好处。但除非有官员因涉嫌腐败被抓,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规划仍能顺利过关,相关单位和责任官员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还能堂而皇之的在媒体面前为自己辩护。
要遏制日益猖獗的违法建设,不仅要提高开发商的违法成本,加重处罚力度,对失职、渎职和涉嫌受贿的规划部门工作人员同样要进行严厉问责。只有行政问责制和相关的廉政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改变规划局听开发商指挥的局面,让城市规划重回正规。 
一、85栋违法别墅变“合法”,法律被谁强奸
 
  知名房企保利地产2010年初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了85栋别墅。在交出总计罚款约167万元后(即相当于一栋价值五六百万元的违法别墅罚2万元),这些别墅就变成了“合法”建筑。(9月12日《新华网》)
  到底什么的佑护,让这85栋违法别墅能够昂首矗立!是财大气粗的央企身份,还是金钱与官场的微妙联系,一般人难察内情,却不能阻止他们的尽情猜测。实际上,这样的新闻足令那些贩夫走卒心伤,他们何曾有过这样的优待。但他们的心伤,并不违碍那些有本事的企业强奸法律,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的。
  凡事离不开钱,否则这事儿就不好玩了。修建违法别墅,是企业暴利冲动,而能将之合法化,也是拿钱开路。只是每栋楼不过2万元的违法成本,分摊到每平方米,更是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好买卖,为何轮不到普通老百姓身上来,特别是那些小贩。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执法。
  说实在话,我不得不佩服保利地产的公关能力,更不得不警惕央企为牟取暴利公然违法的行径。按我们的理解,央企不仅要做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更需率先垂范,营造合法有序的市场经济氛围。但是,凭借雄厚的资金,以及权力为后盾的保利地产,却本末到置,干着损害央企声誉,不法经营的勾当。这些违法建筑摇身一变,则成了“合法”建筑,应该为保利地产的丰碑上留下灿烂一笔吧!
  虽然,在暗箱操作频盛的中国,这样的事件并算不了什么,但当问题揭露在民众面前时,真相则不能回避,我们有权力知道何以金钱能将公正蒙骗,职能部门为何收钱即可渎职。权大于法的事实,各方面压力的袭来,难免让职能部门底气不足,但这并不是法外开恩,睁只眼闭只眼的理由。特别是收钱后就不闻不问,并且罚金成本低得惊人,是否相关部门熟稔于“放水养鱼”式执法,或有好处自落腰包,贪腐隐藏其间,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法律无价,似乎已是传说,公平公正无价,似乎只成理想。区区两万,就让法律臣服于强权和金钱之下,很难说是执法失误所致,并无猫腻。但如今别墅已经落成封顶,是拆还是补交罚款了事,的确考验当地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不过,百姓最感兴趣的,恐怕是保利是如何化腐朽为神气,变“违法”为“合法”的惊世武功的,而隐身其中的贪蠹蛀虫,到底又是怎么样的一副模样呢?!(作者:严万达)
二、知名央企85栋违法别墅如何“打败”了法律
 
  我国从2003年起已明令禁供别墅用地。但作为知名房企,保利地产2010年初却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了85栋别墅。更令人诧异的是,这85栋违建别墅在缴纳每栋2万的罚款后变为“合法”建筑,违法成本仅54元/平方米。
  一栋栋根本没经过规划部门审批的违法别墅,竟然能在平均缴纳2万元罚款后变身为“合法”建筑,这样的事情真是诡异的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如果细扣法律条文,从建设之初就没有经过审批的别墅,是根本不存在可以“限期改正”的可能的,又根据我国2003年起就明令禁供别墅用地的严规,这样的违法别墅当无“纠正”之可能。然而,这样的85栋天价违法别墅,在房地产高的经营运作下,竟然一夜间“老母鸡变鸭”比刘谦的魔术还“牛叉”,说明什么呢?依我看,实实在在就是——天价85栋违法别墅“干倒了”表面强硬、实际上堪一击的法律。
  为什么严格的法律规定,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结局?笔者分析,一者,难免个别地方官员“有屎”,这或是问题的所在。有法律为什么不严格执行?仅仅罚款了事,而且是套用的最低的5%的罚则,这简直是给开发商公开“送人情”了。开发商不应是政府的官员的亲戚,如此畸轻的罚款(违法成本仅54元/平方米),没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恐无人信服。
 
三、违建2万转正,开小罚单像在教唆违法
 
究竟是我们敬仰的法律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执法变了味?不然,为何擅自违法建造的别墅,在依法每幢平均缴纳了不到2万元的罚款后,即变为“合法”? 
我国从2003年起已明令禁供别墅用地。但作为知名房企,保利地产2010年初却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了85栋别墅。更令人诧异的是,这85栋违建别墅在经过相关部门的低成本处罚后逐步走向了合法建筑。(9月12日新华社“新华视点”) 
没有规划许可违法建设,当然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惩罚,《城乡规划法》也早就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可是,什么叫“限期改正”呢?什么又叫“无法采取改正措施”呢?我们不知道,执法单位和建设单位可是心知肚明。 
于是,一个堂而皇之开建的违法建设,就逐渐依法向合法的“准生”迈进了——广州市规划局认定保利这个“违法建设”是可以“限期改正”的,为此给以建设工程造价5%的罚款。即对这85栋别墅处以建设工程总造价约3344万元的5%的行政处罚,共计罚款约167万元。这样算下来,每幢别墅的处罚单价连区区2万元都不到。城市规划专家、暨南大学胡刚教授感叹,“这相当于一栋价值五六百万元的违法别墅只需要罚2万元就可以了。如果均摊到成本里,每平方米只增加54元,而其附近的一些普通商品住宅销售均价都在12000元/平方米以上,这54元/平方米的违法成本相当于没有处罚。” 
如此的法律,这样的执法,难道不是在教唆违法乱建吗?在规划部门开出罚单之后,开发商缴纳罚款的速度也是极其迅速的,并递交了《关于不申请公开听证的报告》,只求赶快罚款了事。在接受行政处罚后,7月初停工的保利西海岸项目在7月14日就获批了修建性详细规划,7月27日获批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发商另辟蹊径“指导”规划部门规划的大幕,在167万元的动力下,终于如愿以偿拉上了,圆满收场! 
去年9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在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说,当前城市规划工作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行政干预过多,二是被开发商暗地操纵。在明令禁供别墅用地的背景下,在没有规划许可违法建设的前提下,“罚2万违法建筑变合法”,难道不是一种巧妙而狡黠的暗地操纵吗?我们的城市正在被开发商规划着,只需罚2万,违法变“合法”,你能说不是一次“被规划”吗?至于《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等等,更是一纸空文了! 
《城乡规划法》被开发商甚至是失职职能部门“规划”的机遇实在太多了,在房地产大佬牛气冲冲、项目开发利润诱人的今天,究竟还有多少“罚2万违法变合法”的故事,在各地精彩上演着而未被曝光?如果开发商和规划官员狼狈为奸,“被规划”的概率,那真是要高得惊人,近几年来,各地规划官员频频落马,已经敲响了警钟,而“弱不禁风”《城乡规划法》,可能在其中也扮演了很无奈的角色。尽快修改《城乡规划法》,加重相应违法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罚得不法开发商不敢越雷池半步,方能捍卫规划法的尊严和权威——否则,只需罚2万,违法变“合法”,就宛如是在鼓励、教唆违法,助长开发商的肆无忌惮! 

分享到:
上一篇:作为高端消费的别墅 在高端人士间引发的纠纷案件 下一篇:当今社会究竟什么样的别墅才能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