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案例 房产继承案例 婚姻家庭案例 居间代理案例 商品房案例 拆迁补偿案例 卖方违约 买方违约 中介违约 阴阳合同 租赁合同案例 借名买房案例 经济适用房案例 腾房纠纷 房产确权案例 相邻权纠纷

北京市遗嘱继承纠纷典型案例及律师顾问对相关咨询的解答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6-18

案例一:

案情:
 
       甲与乙是亲生姐妹,2000年母亲去世,2007年父亲去世,父母共有一处70平米的住房。在母亲去世时该房没有分割,一直由父亲居住,父亲去世后留下了“关于房产及其它财产如何分配”的书面意见,将该房的19.735平米给甲,其余部分给乙。后在亲友的协调下双方同意按此意见分配,现甲反悔,按遗嘱无效起诉到法院要求按法定继承继承父母的房产。
 
分析:
 
       一种观点认为应从认定遗嘱有效的角度应诉。从父亲留下的“关于房产及其它财产如何分配的意见”可以看出这是父亲留下的遗嘱,是父亲真实的意思表示。但该“遗嘱”是代书遗嘱,且除了代书人以外没有其他见证人; 另外在该意见中父亲处分了母亲的财产,所以该遗嘱无论是形式要件还是实质要件其都是无效的遗嘱。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份书证不是遗嘱,而是财产分配协议,这也是本律师的观点。 代理意见:此案本律师接手后,发表了如下代理意见,获得成功,赢了官司 审判长、审判员:
 
        我们接受本案被告李某的委托担任其代理人参加诉讼,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代理意见如下:
 
        本代理人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不是遗嘱是否有效,而是原告提供的证据即原被告之父李雅臣请人代笔经原被告确认的书证是否是遗嘱,即此书证是遗嘱还是原被告之间达成的遗产分配协议。
 
        原被告之父李某某(以下简称被继承人)于2005年2月7日请人代笔的“房和钱按下面意见分给李某某、李某” 的书面意见,如果没有原被告的签字确认,可以认为是遗嘱,而且是无效遗嘱,正如原告代理人所说,此遗嘱因缺少法定的形式要件而无效。但是正因为该书面意见上有了原被告的签字,所以不但其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被继承人的原意。
 
        本代理人认为,此书证不是遗嘱而是原被告之间达成的遗产分配协议,应该按该协议分配遗产,理由如下:
 
        一、该证据不是被继承人留下的遗嘱,而是其对其去世后财产分配提出的意见。
 
        遗嘱是被继承人的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不须征求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的同意便可发生效力。
 
        本案被继承人于2005年2月7日请人代笔的“房和钱按下面意见分给李某某、李某” 的书面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其结合其家庭历史上形成的房产分配情况,本着公平原则对自己和老伴共同所有的房产提出的分配方案,此方案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他希望原被告能按他的意见互相商量着分配遗产,但是他的意见能不能被采纳、能不能得到执行、怎么执行,最终取决于原被告双方的意见。
 
        正因为此意见上有原被告同意的签字,所以把被继承人的原意完全展现给了我们。而且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正是由代笔人就财产分配意见的内容向原被告征求意见,并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才将意见第二条中的现金作了分配。可见,该意见不是遗嘱。
 
        二、该证据是原被告双方达成的遗产分配协议。
 
         2007年10月6日,第三人向原被告出示被继承人对财产的分配意见,在第三人及其他亲属的调解下双方同意按该意见的内容分配遗产,并在被继承人的意见上签字确认,因为她们没有其它具体的同意事项,也没有任何特殊的说明,她们表示同意的内容就是被继承人提出的财产分配意见中所列的四项内容,至此,该意见已转化为双方达成的以被继承人李某某的财产分配意见为内容的遗产分配协议。此协议不但是原被告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且对协议中的现金部分已经履行完毕。
 
        三、原被告双方应认真恪守遗产分配协议。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成立时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该按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原被告在按协议分割房产时产生了争议,从而原告以遗嘱无效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诉讼行为是对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的遗产分配协议的一种反悔,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本代理人认为,本诉所涉及的遗产应当遵循原被告双方达成的协议即被继承人对财产分配意见的第一条分配,即由被告分得该房屋的47.735平米,原告分得该房屋的19.735平米。因为该房屋不易这样进行分割,应判归一方所有。因被告分得该房比重大于原告,所以该房屋应判归被告所有,被告应折价给原告19.735平米的房屋补偿。

案例二:

    原告诉称,被继承人因病去世,留下价款约110万元的私房一处,现由被告居住使用。本人母亲先于被继承人病逝,本人依法享有代位继承权。要求将房屋评估后本人继承二分之一房款,同时要求继承被继承人的现金遗产的二分之一。
 
  被告辩称,本人系被继承人的长子,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多年,对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在整理被继承人遗物时,找到了两张计算机软盘,一张是“公证申请”,另一张是写给本人及原告父亲等人的信,说明被继承人临终之前留有遗嘱,本人是遗产私房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经审理查明,原告系被继承人的外孙,被告系被继承人的长子、原告的舅父。2005年某日被继承人因病去世,留有78.2平方米的私房,现由被告使用。原告的母亲于1999年因病去世,原告为母亲的独生子女。被继承人去世后,原告要求继承外祖父的房产的二分之一份额,被告从整理的被继承人的遗物中发现两张计算机软盘,其中一张载有“公证申请”,其内容中有“我名下的房产归儿子所有”的文字。被告认为,该“公证申请”即是被继承人的遗嘱,据此,不同意原告分劈房产。原告认为,没有被继承人签字、没有经过公正的计算机软件不能成为遗嘱,自己仍享有代位继承权,故于2005年8月24日起诉到人民法院。
 
  本案在审理期间,原告提出对被继承人的私房进行价值评估的申请,本院委托某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遗产房屋进行了评估,估价对象有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评估总价为97万元。评估费5,000元已由原告垫付。
 
  另查明,被告在被继承人去世以后,为与原告协商继承纠纷时,曾向原告交付一份“张恩桐遗产清单”,确定遗留存款为28,805.67元。
 
  另查,被告与被继承人生前居住比邻,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被告提供的两张载有被继承人“公证申请’及信件的计算机软盘,因原告否认其法律效力。被告提供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于2004年3月11日写给辽宁大学后勤处内容为“校内17栋4-2-2-号房屋基本是我儿子张放出的钱,买的部分张放拿出80,000元,补差部分是由卖掉校内6-133房解决”的信函,用以说明现评估的房屋应扣除80,000元属于赠与被告的部分,原告提出因遗产房屋实际没有出卖,不能作为遗赠扣除8万元,本院对此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但是,作为被继承人“遗赠”的证据,不予确认。
 
      律师认为,公民依法享有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原告母亲是被继承人的女儿,系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原告在其母亲先于被继承人去世后,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代位继承的权力,故对原告要求遗产继承的主张本院予以支持。关于被告提出的遗嘱、遗赠问题,因“遗嘱”只是计算机软盘,没有被继承人签字确认,该软盘不具备遗嘱的有效特征,不予采信。“遗赠”内容并不明确且“卖房”事件没有发生,对其主张不予支持。关于被告提出遗产总额中应扣除一部分用于被继承人安葬等费用的主张,其合理部分应予适当考虑。原、被告同为法定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但考虑原告母亲去世多年,被告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其遗产可以比原告多分。
 

分享到:
上一篇:遗嘱继承纠纷相关共同遗嘱效力问题的北京律师顾问解答 下一篇:遗嘱继承纠纷典型案例的北京律师顾问解析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