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律师团队丰富的办案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法律解决方案

您所在位置:房地产案例 > 房屋买卖案例 >

首例一房二卖双倍赔偿案被改判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2-12-27

 2004年西北工业大学郑教授以名下的新技术公司名义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协议书》,购买位于雍和大厦的商业门面房一套,门面房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当时销售单价为每平方米2.5万元。新技术公司当日交付了95%的房款546.25万元,尾款按约定入住后交纳。

  2005年5月大厦投入使用,但商业门面房却迟迟未能交付新技术公司。郑教授找到开发商,开发商答复说房子不归郑教授,购房款也不能退还。原来《购房协议书》中有这样的约定:新技术公司须在签订协议书7日内,即2004年5月21日前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新技术公司在上述期限内未与开发商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开发商有权出售房屋,所收房款不予退还。由于新技术公司一直未与开发商签订正式房屋买卖合同,开发商认为他们有权另行出售房屋且所收房款不退。2006年8月开发商将此门面房出售给一家银行作为营业厅。

  郑教授认为开发商一房两卖构成商业欺诈,将开发商起诉到东城法院,要求解除是否签订的《购房协议书》,开发商返还购房款以及承担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上述两项共计为1000余万元,并要求开发商赔偿预期房租收入损失444万余元,赔偿购房款利息损失33万余元。

  东城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合法有效。庭审中被告开发商认可原告在付款7日内要求签订合同,但因被告未同意导致合同未能签订,责任在开发商。法院认定被告开发商将已经出售给新技术公司的房屋又出售他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被告应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判决开发商双倍赔偿新技术购房款1000余万元及利息33万余元。此案被称为京城首例一房两卖被判双倍赔偿案。一审判决后开发商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购房协议书》不能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且因房屋位置有争议,新技术公司在诉讼中也未提供房屋具体位置和面积的证据,开发商不存在一房两卖,只需要返还购房者546万元的购房款及赔偿利息33万元。

  新技术公司不服二审判决,向北京市高院提出申诉。新技术公司称当年购房后,由于开发商不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导致不能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该公司在支付了95%的购房款后,却没有得到所购买的房屋。在双方订立协议的情况下,开发商显然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诚意,明显违约,二审法院认定事实存在错误。北京市高院已经受理了购房人的申诉。

 
 友情链接
分享到:

上一篇: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下一篇:对产权证登记的建筑面积有异议怎么办



律师简介

靳双权律师 靳双权,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主管,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从事房地产法律的研究与服务,说房网特邀讲师,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房地产法律讲师。靳律师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房地产,认真研读了土改、文革、房改、限购等建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法律、政策及大量判例。靳律师对土地、公房、私房、商品房、经适房、央产房、军产房、回迁房等类型房地产在交易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办理了...【详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